發布日期:2022-12-25
前一陣,協會發布了“什么是公攤面積,該不該收取暖費”的話題討論,隨即就“公攤面積是否納入房產證、公攤面積的熱費如何收取”等問題開展了問卷調研,征集到了23個省市熱用戶提供的上千份問卷數據。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除個別城市按套內面積外,大多數集中供熱小區,房產證上的所登記的面積都是房屋的建筑面積,并且取暖費按建筑面積收費。
根據2020-2021年協會開展供熱行業統計數據情況,我們也可以看出,大多數省市都是按建筑面積計算熱費的。
根據我協會2020-2021年的供熱行業統計數據整理
注:
建筑面積: 建筑物(包括墻體)所形成的樓地地面面積。(《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范》(GB/50353-2013))
使用面積:房間實際能使用的面積,不包括墻、柱等結構構造的面積。(《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2011))
套內面積:套內房屋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套內陽臺建筑面積三部分組成。(《成套房屋的套內建筑面積》(GB/T 17986.1-2000 B1.1) )
采暖面積:以房屋建筑竣工圖為準,凡有采暖設施的房間、(貫穿間)以圖標軸線各減半壁墻厚度的實際間距計算采暖面積。(《秦皇島市城市供熱管理辦法》)
秦皇島采暖面積按套內計算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將近50%的用戶認為房產證之內合理的公攤面積收取暖費是可以接受的,認為有義務承擔相應的取暖費。
但有的用戶也認為按建筑面積收費不合理:
比如“陽臺未鋪設地暖管,樓道等無采暖設施”
“步梯間,電梯間都是建筑面積”
“管道井、電力井 消防井等公攤面積都未安裝采暖設施”
......
一些對供熱行業稍有了解的用戶則表示:
“其實按什么面積收費無所謂,熱價主要是考慮的是供熱成本。按套內面積計算,面積小熱單價高,但按建筑面積計算,面積大熱單價小,其實老百姓交的錢沒有什么變化?!?/span>
也有用戶有提議“按照套內面積交供暖費是沒有任何歧義的做法,百姓也容易接受,可以提高供暖價格,但是公攤面積交取暖費非常容易讓人誤解?!?/span>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在居住建筑有無不合理公攤的問題上,有52.27%的熱用戶覺得自家房屋沒有不合理的公攤,有9.09%的熱用戶對自己家公攤面積合不合理表示不清楚:
“公攤計算方式一直存疑,沒有讓老百姓清晰的計算方式”
“估計沒有幾個人能搞清楚的,這就是公攤面積不能收采暖費的問題所在?!?/span>
由此可見,熱用戶對公攤面積收費是否合理的看法,一定程度上受熱用戶對自家房子公攤面積合不合理的態度影響而影響。
我們需要搞明白的事
熱作為“產品”,具有“熱傳導”的特殊性,不能與電、水、燃氣一概而論。
熱不同于水電氣,后者打開就開始使用,關上就停止使用。熱能可以通過輻射、對流、換熱等方式傳導,這樣的物理特性決定了它是一種特殊商品,無法隔離在某一個具體空間。雖然有一些小區的走廊、樓道等公共區域,沒有安裝取暖設施,但房間里的熱,已經通過墻體或空氣傳導至公共區域,客觀上產生了供熱成本。
因此,全國大部分地區供熱面積采用建筑面積,也是考慮供熱企業需要按照建筑面積核算供暖成本。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供熱辦原主任郭維圻郭主任表示:關于對"熱量“的核算問題這一直是被社會以及及部分領導忽視或誤解的問題。特別是現在建筑的熱傳導性決定了"熱"是一棟樓的熱,供熱企業所生產配送的熱能,都要傳導到住戶以及各個公共空間,因此無論采用什么基本單位,一棟樓的熱量都要納入供熱成本,給予供熱方補償,即:一定是通過成本核算來體現在供熱價格上。
說白了,是核算整棟樓供熱成本后,制定的供熱價格。因此,不少地方按建筑面積收取,建筑面積一般是包含合理公攤面積的。
因此,在合理分攤條件下,采用什么基本單位,差別不大。對于用戶來講,是“背著、抱著一樣沉”,就象大家買西瓜,你不能只買心不買皮吧,如真的只要心,那價錢肯定就不一樣了。
熱力行業的工作人員解釋:“可參考物業費,不住為啥還要交物業費呢,因為服務人員配置了,綠化維護了,你可以放棄權利,但不能不盡義務?!?/span>
天津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曾說,取消公攤面積費用,最終有可能造成每平方米采暖費用提高。
因此,走廊、樓梯間等公共區域已經納入合理的公攤范圍,并且也消耗了熱量,供熱企業由此產生了供熱成本,把這部分公攤面積作為建筑面積納入熱價計算面積是合理的。
供熱作為公用事業,肩負保障民生供暖的社會責任。
當下,供熱企業面臨能源短缺,煤炭天然氣價格上漲的問題,同時抗疫保供要求供熱企業延長供熱時間,在室溫達標基礎上繼續提高供熱室溫,這些造成全國供熱企業供熱成本逐年上漲,據協會統計連續2個采暖季在有政府補貼的前提下,仍有1/3供熱企業岀現虧損。成本倒掛給企業帶來生存壓力,同時企業還面臨節能減排、能源轉型等要求,供熱屬于重資產行業,老舊管網改造、環保改造、熱源替代等工作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雖然舉步維艱,但作為民生行業,供熱企業也必須排除萬難,保障老百姓溫暖過冬。
對此,郭主任表示:供熱行業要向公眾廣泛宣傳供熱基本特征特性,特別是熱傳導的特性與其它水、電、氣行業的不同,由此理解供熱設計以及行業法規標準制定的依據與初衷;供熱單位要以保障居民冷暖為宗皆,將服務與保障措施做到位,以自己供熱的質量和貼心的服務贏得用戶的信賴,當好用戶的熱管家。
切勿將建筑面積內“合理公攤”與個別開發商亂攤面積問題混為一談。規范、合理、透明的規則是解決關于公攤面積爭議的關鍵。
當前出現的"公攤“問題實則是由于個別開發商的亂分攤、亂改“建筑面積”的基本定義而引發的問題!看似引發公攤面積如何取費的爭議,實則混淆了部分熱用戶的視聽!都給熱用戶繞懵了!
開發商將開發建設中的問題轉嫁到供熱行業,擾亂了市場和建筑領域的秩序,不僅損害供熱企業利益,而且會引起并激化社會矛盾,影響到和諧供熱的局面,影響供熱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因此,我們絕不能將正常合理公攤與房地產商的非合理公攤混為一談!
有專家建議政府部門正確處理市場與保障的關系,堅持科學、公正原則,加強對房建的監管,嚴格按建筑設計規范標準合理進行分攤,將物業亂分攤與供熱合理分攤區分,向用戶宣傳解釋清楚,對與情輿論及時解釋;幫助供熱行業解決歷史沉積的價格、投資、能源供給等問題,為構建和諧穩定的供熱局面創造條件!
供熱人始終堅守著"辛苦我一個,溫暖千萬家”的行業精神。希望大家能夠理解供熱行業,特別是一線供熱職工,正是他們不畏嚴寒,在冬天給我們廣大居民帶來了溫暖。質量和服務不到位的企業畢竟是少數,希望大家要可以通過正當的渠道反映訴求。督促供熱企業依法達標供暖,也是我們熱用戶的權益和義務,只有供用雙方同心同力才能共克時艱,解決矛盾分歧,助力供暖問題的解決!希望我們都可以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關于這個話題,
你們有什么好的意見和建議
可以繼續在留言區留言
一起參與話題討論~~